初二好天氣
讓心情坐好
準備隨風起飛
時間:2019/02/06(大年初二) 地點:拉拉山巴陵古道
和風煦煦
陽光普照
大叔一家三人
到桃園復興鄉過年
這裡是拉拉山遊客中心
『巴陵古道』
原為泰雅族人
在復興山區所建造的部落通道
曾經荒廢也重新規劃
古道全長1.28km
循線架高空中步道與繩橋
沿途設有蝴蝶館
甲蟲館
闊葉林館
地質館等
是條輕鬆又有趣的步道
『蝴蝶館』
台灣蝴蝶種類約近400種
拉拉山就有200多種
豐富的蝴蝶標本
瞬間多了許多美麗的記憶
開放式的設計
讓這裡通風光線明亮
也可以說蝴蝶能自由進出
成為真正的蝴蝶館
蝴蝶季節未到
園區裡不見蝴蝶
倒是發現許多赤腹山雀
在樹梢間飛來飛去
我兒子拿望遠鏡
看著樹梢說
『爸爸你看好多小鳥』
我說
『好好!望遠鏡借我看一下』
我兒子說
『不要』
雖然望遠鏡是兒子的
但是...是我買給他的
『甲蟲館』
蝴蝶館步行約二~三分鐘
就到甲蟲館
館間距離比想像中短
這裡展示世界各地甲蟲
有許多大叔從來沒見過的
外型稀奇的甲蟲
我兒子說
『爸爸你看這隻好大』
『爸爸你看這隻有三隻角』
一些名字怪異的
如海神大兜蟲
還有叫戰神大兜蟲的
我們樂得幫甲蟲標本拍特寫
雖不如蝴蝶的美麗
但粗曠又奇特的外型
加上力大無窮
感覺就像是昆蟲界的裝甲部隊
我們似乎更喜歡甲蟲館
『探索繩橋』
接著來到探索繩橋
這個也很有趣
搖搖晃晃的繩橋懸於高空
有點像叢林遊戲
新鮮刺激
為了維護生態
許多路段巧妙架高
串連成為一段又一段的空中廊道
繩橋幾乎是必走的體驗
從下面往上拍
看起來真的挺高的
或許有些人會怕
但是繩橋設備新又牢固
大叔有懼高症都走了
(我看不見下面...看不見下面)
『闊葉林館』
延著探索繩橋
從高處經一小段奇妙的蜿蜒
下來到闊葉林館
一陣驚喜
媽媽手指樹上說
『有飛鼠』
闊葉林館色彩繽紛
設計別出心裁
觀察植物四季彩妝變化
按順時針慢慢轉
形成有趣的萬花筒
轉慢一點阿
@@~
我都暈了
種子與葉子
實體與圖文解說牆
高度設計剛剛好
讓小孩輕鬆獲得知識
接著到下個景點玩水去
『三龜戲水』
玩水的不是我們三個
是三隻烏龜
景點名字取的真好
因為真的有三隻烏龜在玩水
大家有看出來嗎
看看大叔拍的
這是中間那隻龜
步道上的視角高度受限
無法像導覽圖那樣明顯看見三龜
不過卻可以更近看見
趴於溪床上的烏龜
『地質館』
之後來到地質館
外頭架高的地方有小觀景台
可近觀樹冠層植物型態
館內展示拉拉山常見岩石
圖解岩石億萬年來
如何百轉千摺固結成石
讓大家了解
原來岩石也可以打折轉彎
看了一下現在位置
四個館都已經走完
準備走稜線一路下切
到巴陵假日廣場
那邊有小販賣水果
還有一個漂亮的廁所
但在那之前
會有一小段空中廊道
遇樹需低頭前行
步道建在稜線上
時有山風吹來
會有很舒服的感受
『稜線空中廊道』
別匆匆走過
請稍作停留
閉上眼睛
用心感受
風
吹過臉龐撥亂了髮梢
氣流快速的從指縫間滑過
如同按摩一般舒服
水
流入山谷沖刷著溪床
空氣中似乎聞得淡淡水氣
那是溪流近在眼前
聆聽稜線兩面
風聲與水聲
如琴瑟合鳴
演出大自然的雙重奏
因為感受太棒
大叔把這段錄影下來
也因為太專注風水聲
幾乎沒聽清楚
我老婆兒子跟我說了甚麼
『觀景台』
接著來到觀景台附近
大石頭如天外飛石一般
令人好奇
從哪裡來
『巴陵大橋』
走進飛鼠廊道角落
這邊有觀景台
可近拍新巴陵大橋
新橋粉色呈拱月型狀
對面岩石上缺了一大塊
大叔整理文章的同時
試圖拼湊些什麼
『飛鼠廊道』
廊道劃出一道弧線
一起化身飛鼠
飛過去對面吧
衝阿
飛...過來
剛好降落在漂亮的廁所
有風加上表情動作
拍到我兒子好笑的一幕
『巴陵一號隧道』
小歇片刻繼續前行
巴陵隧道口有美麗的畫
畫風傳神值得好好欣賞
隧道裡的裝置藝術
訴說古往今來
泰雅族人生活方式
『舊巴陵橋』
以前車子經過隧道
就是走這條紅色舊巴陵橋
如今紅橋已除役
目前僅供遊客行走
於是乎
漫步櫻花樹橋的旅人
成為你我的過去
或者未來
雙橋不分新舊
在綠山之間以紅粉築路
引領著我們
走上巴陵
『巴陵二號隧道』
紅橋接二號隧道
看著隧道裡的舊木屋
試著想像以前的人
在山林生活多麼的困難
走出二號隧道
右後轉彎
『大石柱』
擎天一柱
如日中天
日治時期日本人
建巴壟鐵線橋而蓋的紀念石柱
後來興建北橫拆除
原地改建紅色巴陵橋
就是現在的舊巴陵橋
大石柱
成為遙遠年代的遺址
『舊巴陵橋旁小徑』
延橋旁小徑走進去
約2~30公尺
是拍紅橋的絕好位置
雙橋不分彼此
但旅人卻有私心
盡情拍照
或許愛紅橋多一點
我兒子鬼臉
『嗚~嚕嚕嚕嚕』
我說
『過來再拍一張』
我兒子說
『不要』
(回程經過同一段再次錄影)
舒服的山風
不斷拍打著身體與靈魂
我兒子好心情也跟著飛起來
16秒手勢隨風飛舞
剛好被我錄下來
這裡是巴陵古道
充滿知識與趣味
等你來探索
與你分享好心情
(古道位於拉拉山遊客中心正前方)